专注长江|沿海航运|重大件海运服务商-散货|钢材|大件船运|海运专家!

航运、港口、交通的区位因素——内河航运

发布时间:2022-02-11 13:28:26作者:交航船运王
内河航运区位因素分析。
1.流量大小(流域面积、气候)。
2.水流平稳(地形、气候)   。
3. 冰期短或无(气候)。
4.流域货物运输量大(经济发达程度,人口城市多少)。
5.各种交通运输方式(江、湖、海、陆)联运成网,交通便捷通达。
比如莱茵河内河航运发达原因自然原因:该地区河流径流量丰富、水流平稳汛期不明显、含沙量小,无结冰期,全年可通航。
经济因素:主要河流流经国家较多,经济发达,航运需求量大;各河流之间有众多的人工运河连接,形成了完善的内河运输网,提高了内河航运价值。
密西西比河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:
1. 流经平原地区,水流平稳。
2. 流量大,适宜通航。
3. 结冰期短,通航时间长。
4. 主要为南北流向,而美国南北地域差异大,南北向货物运输量大(流经地区经济发达货物运输量大) 。 
5.与江、湖、海、陆联运成网,交通便捷通达。


港口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措施
在港口布局选择时需考虑其航行、停泊、筑港等自然条件。也要考虑经济腹地、城市等经济和社会条件。
1.自然条件:陆域——地形平坦开阔;水域——港阔水深、淤积少、风浪小。
①陆域:地形平坦开阔(便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)。
②水域:港阔水深、(位于港湾)风浪小,便于船舶的航行停泊。河流侵蚀侧河道淤积少易发展建设港口。
即港口布局在等高线稀疏、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。
2.社会经济条件:运输需求;完善的江/陆海联运网。
①以大城市作为依托(靠近大城市等);经济腹地(市场腹地)广,客货运输量大,便于客货流的集散。
港口建设措施。
①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;提高港口管理水平;加强港口之间分工协作(交流协作)。
②大力发展完善交通,完善江/陆海联运,形成完善交通运输网,扩大港口经济/市场腹地。
③大力发展临港工业、促进区域经济协作和区域经济发展。

交通运输线发展的区位因素。
社会经济因素——决定性因素。
1、经济因素:经济保障/资金保障、运输需求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(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、经济发展)。
①沿线地区人口和城市密集,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,客货运输量大。
②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,促进地区资源开发(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),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(故普通交通线应尽可能连接更多的城镇和居民点,方便居民出行和带动经济发展)。
2、社会政治因素:巩固国防、保卫边疆;加强民族团结;促进贫困地区/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;维持地区的稳定和繁荣(如京九线青藏铁路区位)等。
3.科技条件——先进科学技术是保障,从而克服各种自然不利因素。
4.自然因素——注意分析有利、不利因素。
5.气候、地形地质地貌、水文、生态环境问题等。

气候:交通线修建要考虑沿线的暴雨/雪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,以及低温、冻土、积雪深度等因素的影响。
地形地质地貌:山地丘陵平原等不同地形对交通运输线修建的影响;交通线修建要考虑地质灾害和地质构造的影响(地壳活动、地震、塌方、滑坡、泥石流;地质构造如断层、背向斜对交通线如隧道的影响;喀斯特地貌对交通线影响。
水文:线路应避开沼泽地,尽量避免跨越河流,以减少架桥等。
④生态环境:交通线修建注意生态环境保护(植被保护等),同时考虑风沙活动、沙漠化等的影响(如沙坡头)。又如青藏铁路修建的三大难题。
 


上一篇:船运公司主要工作——船运 下一篇:船东、船代与货代的定义——国内海运货代

微信咨询立减200元

每天只通过50个名额

长按下方按钮复制并添加公众号

13045616165

打开微信客户端